69书吧最新网址:www.69hao.com
首页 > 精品推荐 > 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 > 第252章 ,全民捐款与抗旱

第252章 ,全民捐款与抗旱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红楼:朕贵为天子,开后宫怎么了 激情年代: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超品炼丹师:从照顾师姐开始炼丹 模拟:身化烈焰后,青梅后悔终生 我成为权臣死遁后,皇上黑化了 斩神:开局执掌命运,加入假面 女尊:没有龙王命,偏有龙王病 庆余年之范家嫡长子 重生42血染逃荒路 大学生创业,这不是有手就行?

长安大街,李文兵看到这踊跃捐款的场景感嘆不已:“某现在確信现在的关中是一个全新的世界。这种一方有难,八方来援的精神,大明是不可能有的。”

眼前这些银钱虽然少,但带给他的激动却比昨日几百万两还要多。

蒋乡泉笑道:“大明朝廷把人压迫成鬼,我们大同社从新把鬼变成人,这就是大同世界是意义,今天这一幕我要登在大同报上,要向整个大名各地宣传,让他们知道大同世界真正的样。”

刘永念道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

李文兵几个也跟著念道:“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

幼有所长,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。货恶其弃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;力恶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

念完之后几人都哈哈大笑。眼前的这一幕让他们確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。这种理想逐步被实现的满足感,让他们的精神前所未有的充实。

崇禎四年(公元1631年)6月15日。

炎炎烈日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球,无情地炙烤著大地。关中的天空晴空万里无云,炽热的空气仿佛都要燃烧起来。就在这片酷热难耐的大地上,一场与旱灾的艰苦斗爭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著。

关中大地的农田上,无数农户在大同社的组织下,积极投身到抗旱的行动中。只见广的大地上,一面面旗帜迎风飘扬,上面或是写著杜家庄农场,或是写著韦家村、下马蹄村、莲村,还有大同军第一团、第二团、第三团的旗帜。这些旗帜如同明亮的指引,在烈日下显得格外醒目。

在一面面旗帜的引领下,几百个精壮的汉子们忙碌而有序地劳作著。他们头戴一顶草帽,以遮挡那炽热的阳光;肩膀上搭著一条灰白相间的毛幣,不时地擦拭著脸上豆大的汗珠。

他们手中握著铁锹,將水渠当中的泥沙一锹一锹地挖出来,装上土框,再倒入斗车,

然后运走。整个场面热火朝天,吆喝声、劳动声交织在一起。

如果从高空上看下去,就会发现整个关中有几十万百姓,在烈日当中艰苦地劳作著,

宛如一幅战大斗地,与大爭锋的战斗场景。

自汉唐之后,关中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。宋元明三朝不像汉唐那样大规模新修水利,

加上关中原本水渠泥沙堆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,导致关中水浇地的面积逐渐缩小。元明两代,涇水持续冲刷河底,泥沙不断淤积在水渠底部。原本宋朝修復的三白渠口,如今已经高出水面三尺;秦汉时期的郑白渠口,更是高出了50多尺;唐朝的正白渠口也高出了十三余尺。

关中开发得太早了,涇水、渭水、洛水的泥沙含量很高。以这些河流作为水源的灌溉区,泥沙会在河渠中不断沉积。同时,河道会隨著时间的推移不断下切,形成一边低一边高的態势。这些原本的水利设施就会像黄河一样,逐步高出水面,而后被无奈地放弃。

这也是徐晨在关中遇到的棘手麻烦,尤其是他还面临著王朝末日的大明。大明朝已经上百年没在关中大规模地新修水利设施了。

尤其是近30年,连中小型的水利设施都荒废了。当徐晨占据关中之时,水利设施破败的状况已经难以入目,仿佛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,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。

在明末这种乾旱连连的气候当中,关中的百姓想活下去,重新修建水渠是不可避免的事情。

但这不仅耗费巨大,而且旷日持久,属於远水解不了近渴,徐晨去年动员了几十万百姓,修復了长安附近近200万亩田地灌溉的水渠。

但这个数字对比关中5000多万亩的土地,依旧是杯水车薪,尤其是这种大旱之年,保证灌溉已经不是增產,而是要把旱灾的损失减缓到一个能允许的范围,没有灌溉的旱地,

那就基本上不用费劲了,即便没有绝收,那也是撒下一把种子收两瓢粮食。

如何以最快的速度,儘可能保证更多的土地能得到河水的灌溉,成了都督府现在最大的难题。

还是后世的排水站给了徐晨启发。他决定先清理原本就存在的水渠,这样工程量更小。面对这样的流水落差,在建设落差口建立抽水站。每个抽水站安排5-10台抽水机,

在清理水渠当中的淤泥,用这些抽水机把河道当中的水抽送到高於水面的水渠当中。

因为原本就有水渠,所以工程量极大的减少。根据徐晨的规划,整个关中需要300多个这样的抽水站,他们藉助关中原本的水渠,將水接力输送到整个关中大地,预计能灌溉大概600多万亩土地。

当然,要继续增加灌溉的面积,只能扩大新修水利的范围。此时,徐光启带著他的学生在整个关中进行大范围测绘。他们顶著烈日,背著沉重的测绘工具,穿梭在关中的每一寸土地上,为关中大规模新修水利设施做著前期的准备工作。

“嘟嘟嘟!午休时间到。”一个管事吹响了哨子,那清脆的哨声在炎炎烈日下显得格外清晰。

各村各团辛苦劳作的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具,他们的脸上满是疲惫,但眼神中却透露希望的笑容,尤其是当他们看到田地得到浇灌,粟米,高粱,麦苗顶著炎炎烈日显得有生气,笑容就更灿烂。

此时,附近村落的妇孺们推著专门打造的装水独轮车,缓缓来到田地当中。独轮车发出“哎呀咕呀”的声响。

早已经透凉的凉茶在阳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泽,农户们纷纷拿出专门的竹筒,排队承接这些凉茶。那清凉的茶水顺看喉咙流下,驱散了些许暑气,也让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。

张献忠坐在一个树荫旁,脸上带著一丝疑惑。他看著正在休息的眾人,又看了看徐晨开口说道:“都督,俺老张有点想不明白,现在整个中原乱成一团,大明练的新军也去了辽东,现在是俺们杀戮中原最好的时机,您就让士兵在这里修水利,浪费大好时机不说,

中原的百姓也惨死在这战乱当中。”

徐晨无奈地嘆了口气说道:“现在中原百姓缺的就是粮食,我们在这里保住关中的粮食,还能救几十上百万中原的百姓,要是现在也杀到中原,到时候不要说救中原的百姓,

关中的百姓都要饿死了。”

他哪里会知道今年爆发的旱灾会这么严重,已经有点接近后世他在电视上看到的场景,但现代是什么水利设施?明朝又是什么水利设施,现在不想办法保住关中的粮食,贸然的杀到中原,只怕整个北方要饿死一半的人了。

张献忠皱了皱眉头,不以为然地说道:“都督粮食还不好解决,抄那些大户的家,那些地主老財惯会隱藏粮食。”

刘宗敏在一旁点了点头,附和道:“俺觉得张大哥说的有理,俺当初在耀州就弄了上百万石的粮食,中原的粮食肯定更多,有那些粮食足够救活中原的百姓。”

徐晨要在第一线起表率作用,刘永他们为了保护徐晨的安全,在他四周安排的都是大同军的士兵和军官,还专门安排了武力强悍的刘宗敏在徐晨身边,所以他身边的军官才会这么多。

徐晨看著张献忠和刘宗敏,认真地说道:“中原这几年也不太平,只怕那些大户也没多少粮食。”

徐晨想了想说道:“我给你们讲个故事,在很久以前《

徐晨看著眾人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听到了这个故事,我们要吸取这位將军的教训,

这个世界是物质的,就像你们哪怕是做了將军饿肚子就要吃饭。现在山东大旱,中原大旱,山西大旱,关中也大旱,我们大同社立志救国救民,建设大同世界,只是要做的事情不是加剧这个世界的动盪,而是生產出更多的粮食,拯救天下的百姓,打仗不能让中原的百姓活下来,但粮食它可以让他们活下来。”

王二听了徐晨的话,恍然大悟,说道:“难怪都督您今年,减少了粮食的配额,这是想积攒粮食拯救中原的百姓。”

今年关中大旱露出苗头之后,徐晨马上就降低了粮食的配额,现在关中,普通人的粮食配额是一升,重体力活的工匠是一升二,比原本减少了三成。大部分人处於这种吃不饱却饿不死的状態。

徐晨道:“只有手中有粮食,我们才能救更多的人。”

目录
新书推荐: 没钱上学的我只能去当邪神了 乃木坂之上行的坂 难道我就是神 从机甲坟场开始无限进化 从民俗文字游戏开始救世 战锤:当狼王收养了赛亚人 照美冥:向水影大人献上忠诚 领主:从打造植物要塞开始 国运游戏王:只有我知晓卡图故事 港综:从龙城岁月开始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