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书吧最新网址:www.69hao.com
首页 > 精品推荐 > 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 > 第326章 ,张献忠的野心与治水的分歧

第326章 ,张献忠的野心与治水的分歧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红楼:朕贵为天子,开后宫怎么了 激情年代: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超品炼丹师:从照顾师姐开始炼丹 模拟:身化烈焰后,青梅后悔终生 我成为权臣死遁后,皇上黑化了 斩神:开局执掌命运,加入假面 女尊:没有龙王命,偏有龙王病 庆余年之范家嫡长子 重生42血染逃荒路 大学生创业,这不是有手就行?

朱九赶忙解释道:“不在轨道上实验,我们又如何改进这火车?我们在长安城也建了一个几百米的圆形轨道,但那轨道太小了,也没有复杂的地形,火车在上面跑的好好的,但现在一出来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,可见火车要想早点研发成功,就得在木轨上多跑跑。”

徐晨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你在车厢里装一些轨道,火车拋锚之后,就把它迁移到外面的轨道来,这样也不影响轨道司的工作。”

朱九眼前一亮,称讚道:“都督,您总是能想出好办法。”

徐晨接著问道:“现在这火车能安全运转多久?”

朱九回答道:“大概一两天吧,火车的零部件太多了,製造也太复杂了,只要有一个零部件坏了,就会漏气,外面的环境太复杂了,每次停下来都要全方位的检修,这不比实验室,估计再验证个一年时间,实用性的火车就能製造出来。”

徐晨笑著鼓励道:“等什么时候你造的火车能在轨道上跑一个月不拋锚,我就提议升你为鲁班院院长。”

朱九欣喜若狂,说道:“都督,你等我的好消息。”

徐晨继续说道:“要多提拔一些年轻的大匠,让他们发挥蒸汽机的其他功能,试试看能不能让这玩意儿用在纺织机上,用在船上。蒸汽机是个万用型的动力源,大家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,看看哪些机器需要动力带动就可以用上去。你也不要对工匠多做限制,多建几个实验室,不要怕钱,他们有这方面想法,你就提前给他们创造条件,让他们多实验一番。”

徐晨前两年没有给出这样的提示,主要是因为当时蒸汽机的所有產能都要用於製造抽水机。那时,急需扩充產能,用抽水机救灾,增加粮食產量。但经过三年多的扩张,大同社已经有 7家蒸汽作坊,每个月生產的蒸汽抽水机突破了两千台。

甚至他们已经开始无师自通地打起了价格战,三年前每台蒸汽抽水机价格是 550两,而到了现在只需要 300两,而且还配套送灌溉的竹管,一年免费维修,比起官营的蒸汽作坊,民间的那些作坊主打的就是性价比,和售后服务。

现在这些蒸汽抽水机大致是五马力左右,这就相当於每个月都给大同社的地盘增加上万匹动力源,这已经成为了大同市工业化最强劲的动力引擎,今年关中人在大灾之年依旧保证丰收,关中上万台蒸汽抽水机功不可没。

如今蒸汽机的產能已经跟上来了,扩充產能的事情可以交给那些民间作坊。

朱九他们则要专注於科技研发,研究效率更高的蒸汽机,以及把蒸汽机使用在纺织机上,弄出像蒸汽火车、蒸汽轮船嗯,蒸汽水压机等方面的应用,把蒸汽机推广到各行各业当中,开启一个真正的蒸汽时代。

朱九道:“俺知道了。”

大同八年 10月 25日,河南行省,孟津。

中原的气候逐渐转冷,寒意悄然笼罩著这片大地,那些补种的土豆和红薯藤蔓开始泛黄,预示著这场晚了近半个月的秋收终於来临。

孟津的各个农场里,一片繁忙景象。农户们手持农具,满怀期待地挖掘著土豆和红薯。儘管这些作物因为种植时间过短,个头比关中的要小一些,但农户们的脸上却洋溢著喜笑顏开的神情。

毕竟,遭受了如此严重的灾害,不仅保住了粮食,而且亩產比小麦还要高一些。在这个艰难的时刻,能有粮食吃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,哪还能讲究那么多呢。

至於杂粮吃多了是会放屁,身体也难受,但总比没吃的强,中原的百姓饿怕了,还没那么矫情。

甚至有不少农户內心都在暗喜,因为这次水灾,元首府帮他们修了全新的房屋,全是用土坯砖製造,结实耐用,甚至连自家的田地都修了水渠,来一年灌溉就方便多了。

而且农场场长还向他们保证,只要努力干三年,大家全部可以住上双层的砖石楼房,到时候再也不用担心发大水。

这次的水灾对孟津4周的农户虽然是一场滔天大祸,但得到大同社救济之后,大部分人也保住了性命,损失也降到了最低,这些得到救济的农户个个对大同社充满了感激,成为了大同市最铁桿的基本盘。

而在这秋收的热闹氛围中,在中原、山东、江淮地区丈量各地河道三个多月的陈子龙回到了孟津。他带来了一个简易的北地沙盘。沙盘上清晰地纵横显示著整个北方的各条河道,仿佛將北方的水系都浓缩在了这小小的沙盘之中。

陈子龙神情严肃地向徐晨匯报:“都督,如果想要黄河北返,按照您的设想在铜瓦口挖一条河道,连接济水,以济水作为黄河下游的河道,让黄河最终流淌进渤海。

这种方案的好处就是简单易操作,只要挖个几十里河道,再想办法迁移开济水两岸的村落,把济水裁弯取直,修建堤坝拓宽河道,以容纳黄河的水量,中原、山东两行省,出动 200万丁口,修 5年河道,就可实现您的设想。”

徐晨听后,陷入了沉思。过了一会儿,他问道:“如果要学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的五路分流方法,又要付出什么代价?”

徐晨在查找歷朝歷代治理黄河水患的水文资料时,发现东汉时期有一位叫王景的能人,他將黄河的主干分支到 5条河道,以此减少中原水灾的压力,这个方案让黄河 800年没有改道,这让徐晨心动不已,於是他把这个方法用书信传给了陈子龙,又让他考察了黄河下游的多条河道,勘察这种方法的可行性。

陈子龙皱了皱眉头,详细解释道:“如今时移世易,当年可行的方法现在变得极其困难。黄河以泥沙多闻名,下游泥沙淤积会让河床抬高,河道不稳定。

王景那个时候,黄河下游可能还有多条天然河道或者低地可以分流,比如济水、漯水这些古河道。但现在经过了上千年泥沙堆积越来越严重,原来的分流通道可能都被淤平了,地形变了,再想分流可能没空间了。

而且,现在中原的人口变得更多,上古四泽都被开垦成了田地,当地人口稠密,村落眾多,而在东汉时期这些沼泽地,都是黄河的泄洪区,有它们的存在才能保证黄河不会泛滥。

另外,还有技术和管理的问题。管理多条分流河道及其闸坝系统,协调分洪时机和流量,远比管理单一堤防系统复杂得多,对水文监测、工程调度、官员协调能力要求极高。

多水道分流需要维护多条河道,疏浚工程量大,一旦某条河道淤塞,整个系统就失效。

而筑堤更直接,虽然风险集中,但管理起来或许更简单,后期的维护也简单。”

陈子昂的意见很明確,黄河改到济水,工程量虽然大,但后续维护方便,如果学习东汉王景的方法,分流多条河道,不但工程量大,后续维护更复杂,更庞大,只要朝廷稍微有所懈怠,黄河下游的水道就会出现系统性崩溃。

徐晨坚定道:“不能因为事情难就不做,一条黄河祸害中原上千年,我们终究是要解决这个祸害的。而且將黄河水铺在整个中原,比水量集中在山东更能造福北方的百姓。”

陈子龙道:“元首也应该量力而为,您的设想太庞大了,这几乎要修缮整个北方的水利系统。”

他和陈子龙分歧就在这块,陈子龙还是赞成最开始的方案,简单易实行,后续维护成本低,但如果按照徐晨的设想,在黄河下游把黄河水分成多路,北方各地倒是水源充足了,但管理起来的难度却是成倍提升。后续的蓄水调沙,甚至要改善中上游的水利植被情况,其管理的难度提升了 10倍都不止。

黄河之所以频繁改道,就是因为泥沙太多,到了中原地区泥沙就会淤塞河道,要达到像徐晨说的彻底改善黄河水利的情况,减少泥沙涌入黄河,整个北方的水利系统全得修缮,甚至黄河中游上游也要配合。植树造林,减少泥沙的涌入,达到黄河水清的目的,那这个工程可能要持续投入几十上百年,不是一代两代人能完成的,可能要好几代人接力完成。

陈子龙有自信他们这一代人能够持续十几年的投入,但他也不確定后世之人是否也会如此坚定地投入到黄河治理中。

徐晨却说道:“整个北方的水利系统也的確需要修缮了,今年直隶的水灾已经造成了几百万亩土地减產,十几万亩田地被淹,这是因为大明这几十年都没修上河道,不单单是直隶如此,山东,中原,山西又有何处不是如此,北方要抗击越来越严重的旱灾,想要水旱从人,就必须大规模的新修水利设施,既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,那何不系统性的完善北方的各条水系,建造一个百年工程,造福子孙后代。”

陈子龙没有见过万眾一心,兴修水利的场景,但徐晨见过。在陈子龙看来,有6000万人口的北方已经是人口稠密之地,但他没想过有几亿人口集中在这片土地的场景,现在北方人口还不算多,可以扩张河道,让出泄洪区,等人口增长到三亿,四亿乃至更多的时候,想要如此简单的治理黄河,付出的成本將会更加巨大。

(本章完)

目录
新书推荐: 从机甲坟场开始无限进化 从民俗文字游戏开始救世 乃木坂之上行的坂 港综:从龙城岁月开始 难道我就是神 战锤:当狼王收养了赛亚人 照美冥:向水影大人献上忠诚 国运游戏王:只有我知晓卡图故事 没钱上学的我只能去当邪神了 领主:从打造植物要塞开始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