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章 跨越千古的对话(2/2)
这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士子明白,你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天天看著那些什么四书五经,背著什么伦理纲常。
天天圣人言,圣人言,圣人和你们有什么关係?別一天天把什么事都往圣人身上推,圣人没空搭理你们。”
一番谐趣幽默,但又发人深醒的话让学子们开始反思。而主位上的王阳明则是开怀大笑道:
“好一个圣人没空搭理,这句我喜欢。”
白衣道士会心一笑,继续问道:
“那一个人该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致良知了呢?是根据结果吗?”
心怀激盪的王阳明沉吟道:
“舜常常觉得自己无法尽孝,於是时时反思自己是否尽孝,反而成了大孝子。
而舜的父亲??叟常常觉得自己有大慈爱,殊不知,自己的心早已被后妻改变了,越认为自己慈爱,就越不能慈爱。”
“哦?那意思是,舜觉得自己並没有致良知,但结果上他是孝子。因为结果上他是孝子,所以他致了良知?”
“非也!”
王阳明严肃否定,继续解释道:
“所谓的结果不过是身外之物,心外无物,心外无理。致良知,必然是由於下了大苦功,做了大学问。
有良知的医者欲致其治病救人的这份良知,必然自立志起,便努力学习医术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,欲治病救人,不但要学得精,还要学得广,不用大苦功吗?
再比如这些学生,欲致其恢復国子监求学之风的良知,就必须从现在起做好自己能做的事。
然后隨著成长一点点地做出改变,直至打破多年之弊患,成就前人未能成就的伟业,这样的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。其中的艰难险阻远比想像的要多。”
“那先生如何看待致不了良知这件事,光有苦功,却看不到良知,这样的情况也不在少数。”
无数人一开始都是为了心中梦想前行,可是漫漫长路,看不到希望,最终让他们的良知被埋没。王阳明看向现在还懵懵懂懂的学子们,语重心长地说道:
“世人苦苦追寻的安寧祥和其实早已在他们內心。
知行合一是一关,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,不要害怕失败。
致良知是一关,要下大苦功,做大学问。
心外无物又是一关,自己心中认可的才是最重要的。
这三关相辅相成,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,或许我们最终致不了良知,但是在这过程中,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。
关关难过关关过吧。”
充满感嘆的声音,让学子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前方的道路是何等坎坷,就在此时白衣道士的声音响起:
“关关难过关关过,步步难行步步行,夜夜难熬夜夜熬,事事难成事事成。
回头看,轻舟已过万重山,向前看,前路漫漫意灿灿。”
豁达之音,声如朝阳,驱散了学子们的彷徨踌躇,主位上的王阳明站起身来恭敬一拜。
“多谢陛下今日问对,让我之心学终於大成。”
“哪里哪里,王师心学早已在胸,即便没有朕也终会完全成就。王师此番入京破眾生心中之贼,朕代天下臣民谢过王师。”
朱厚熜以学生之礼回应,国子监內倏然一静,眾学子目光呆滯,短短半天他们不但见到了阳明先生,还见到了当今圣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