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章 国子监与科举(1/2)
巍峨彝伦堂內几个人正端坐堂內,有人坐立不安,有人拘谨无比,有人泰然自若。
他们神態不一,而且气质迥然,很难想像这样一群人会聚在一起。若非有著麦福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堂內镇著,恐怕彝伦堂內要嘈杂一片。
不久后彝伦堂外两道声音响起。
“王师,两年未见,越发清瘦了,如此下去可不好,待会儿让薛太医他们给您看看。”
“多谢陛下抬爱,只是老臣年事已高,许多癥结怕是难以挽回。”
隨著声音靠近,眾人默契地站起身,朝著门外走去。
“参见陛下。”
“诸位爱卿无需多礼,今日诸位才是主角。”
朱厚熜热情回应,这堂內之人都是大明的瑰宝。而旁边的王阳明则是好奇地打量著眾人,这里有的人他认识,但也有很多人不认识。
“薛太医,汪先生,王师便交给你们了,替朕好好照顾他。”
朱厚熜所託付之人,一人身著儒衫,目光沉稳,虽面容宽正,正值壮年,但整体上给人谦和稳重的感觉。
而另一人身著素雅长袍,头戴逍遥巾,鬚髮皆为纯白,但是面色虽黑却透著红润,颇有逍遥真仙,返老还童的架势。
这两人便是目前大明医术最高的两个人,薛己和汪机!
“在座诸位,想必互相还不认识,接下来由朕亲自为诸位介绍。”
朱厚熜郑重庄严的神態,让入座之人都感觉到一种被无比重视的使命感。
左边为首之人,乃是定国公徐光祚,勛贵集团和军人的代表。
左边第二人,是健壮魁梧的鲁缺,朱厚熜的家臣,现任工部右侍郎。
第三人,则是面色古铜,皮肤粗糙的黄省曾,其未有官职,乃是民间学者,著有《稻品》,《蚕经》,《种鱼经》,《西洋朝贡典录》等。
第四人,是一个脸色非常和善的人,淡淡微笑让人如沐春风,此人便是当初,扶持麦福在御马监上位的最大依仗,朱厚熜的隱秘皇商,康铭。
右边为首之人,是刚刚到来的王阳明,现在虽未有官职,但是当初寧王之乱时,阳明先生可是军政一手抓的人臣之极。
右边第二人,则是苍顏枯槁的王瓚,他的身体已经无可挽回,朱厚熜的那枚金丹也只是让他能像迴光返照一样,在最后的时间不留遗憾,而他最大的心愿,就是科举!
第三人和第四人,就是薛己和汪机,薛己是太医院的太医,汪机则是民间学者,代表两个派別。
在介绍完眾人之后,大家都露出异样的眼光,士农工商,歷代等级分明,可是如今却被朱厚熜匯聚一堂,近乎平等而坐。
要不是有朱厚熜这个皇帝在这里压著,彝伦堂內必然要出问题,现在就看皇帝能给出何种解释了!
“今日將诸位召集至国子监,不知诸位对现在的国子监有何看法?”
问题被反向拋出,只是堂內之人大多数都很懵圈,他们不知道这和他们有什么关係?
唯有徐光祚,王阳明和王瓚在认真思考。
王瓚第一个回应,慨言道:
“如今的国子监已经名存实亡,这里,现在就是一群有钱或者有势的人,给子女镀金的地方。根本当不得国子监之名!”
徐光祚见王瓚表態,也顺势接过话茬道: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