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八章:审查之河(2/2)
面前摆著《盲井》的审查意见稿和《孤独的女人》的分镜手稿,后者扉页標註著“申报2003年8月威尼斯电影节”。
“老周今天临时去了河北,”韩三屏敲了敲手机,屏幕上是电影局的未接来电,“但他临走前撂下话,《盲井》的矿难戏必须剪,不然龙標没戏。”
他转头望向顾怀山,“老顾,你当年《淮海战役》怎么过的审查?”
顾怀山摩挲著保温杯:“刪了四场处决叛徒的戏,加了三场支前群眾送粮的镜头。”
他看向寧言,目光落在《孤独的女人》女主角周迅的定妆照上,“审查不是洪水猛兽,是戴著镣銬跳舞,关键是怎么让镣銬变成戏服的配饰。”
寧言摸著银铃鐺镇纸,冰凉的金属触感提醒他这不是坎城的红毯。
半个月前,他刚带著《麦浪》从坎城归来,金棕櫚的热度还未褪尽,此刻却要在审查文件里为《盲井》和《孤独的女人》爭夺生存空间。
《盲井》的审查意见第三条写著:“建议增加矿区安全培训、政府监管等正面描写,比例不低於总时长15%。”
而《孤独的女人》的分镜稿里,周迅饰演的被拐妇女正用火柴盒拼贴逃路线索,这是威尼斯电影节选片人特別標註的“东方女性生存寓言”段落。
“我可以让李扬加一场矿长开会的戏,”寧言翻开分镜稿,“但宝强的重头戏不能剪。他在矿井下发现安全隱患的那场戏,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。”
韩三屏突然笑了:“真实?电影局的人说,现在煤矿事故频发,银幕上的矿难戏会引发观眾对安全生產的质疑。”
他弹了弹菸灰,目光扫过《孤独的女人》的国际版海报,“老周还说,你这部被拐妇女的戏更麻烦,那些村民群像戏太过写实,容易让观眾联想到基层治理问题。”
顾怀山的保温杯在桌面磕出轻响:“我上周把《孤独的女人》的片拿给威尼斯的选片人看,他们说周迅的眼神戏有机会冲金狮奖,前提是保留火柴盒逃路的原生態细节。”
他望向寧言,“但国內上映,你得听韩董的,给故事安个『基层组织介入』的光明尾巴。”
寧言的手机在桌上震动,是李扬发来的《盲井》修改建议:“要不把矿难戏改成瓦斯泄漏预警,突出安全员的及时处理?”
他盯著屏幕,想起王宝强在矿井下被煤灰呛到的真实咳嗽,那些镜头曾让柏林的评委落泪,此刻却成了审查的眼中钉。
“《孤独的女人》的威尼斯申报材料,”寧言忽然开口,“选片人特別提到周迅在雨里奔跑的长镜头,说像德·西卡镜头下的新现实主义女神。这部分戏,我不能改。”
韩三屏的雪茄停在菸灰缸上方:“你这是跟审查对著干。”
他抽出文件袋,里面是《打拐题材创作指南》,“上个月部里开研討会,要求打拐戏必须体现『基层组织的及时干预』,你那个火柴盒线索,太凸显个人英雄主义。”
顾怀山突然插话:“不如这样,被拐妇女在逃命中遇到乡村教师,由教师联繫派出所,这样既保留火柴盒的细节,又能让审查看到『基层力量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