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验证成功,证无穷性问题【二合一】(2/2)
当本届高教社杯本科组的两道题目公布,房间内顿时响起惊呼声。
“题目出来了。”
伴随蒋旭的一句提醒,徐铭和朱志轩没有耽搁,忙转过目光朝屏幕看去。
下秒只见两道本科题目映入眼球。
a题:国内人口增长预测
b题:乘公交,看奥运
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,本科组的两道题目,只需要参赛队伍选择其中一道进行作答。
放在别的队伍中,自然是互相交流输出意见,选择最适合的题目。
但在徐铭他们这里,蒋旭和朱志轩根本没任何迟疑。
立刻望向徐铭开口询问。
“徐铭。”
“咱们选哪一道题?”
将两道题目全部看完,徐铭对此并无什么意外。
首先a题需预测未来十几年的,人口总量以及年龄性别结构及其变化趋势,虽给出了相关的数据,却要考虑相关的文件和社会等各种因素。
而最合适的解答方法,就是使用人口年龄移算模型。
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等关键参数处理优化。
至于b题则就更加熟悉。
毕竟明年就是奥运会开始的时间,别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种赛事,哪怕初中或者高中试卷上,都会出现和奥运相关的题目。
因为这代表社会最大热点。
考虑到自己先前参与的信院课题项目,同样是和奥运核心场馆定位有关。
两道题互相比较之下,难免会对后者更感兴趣。
反正无论选择哪一道题,他都有把握出色完成,并不存在什么影响。
心中做出决定之后,徐铭并未耽搁时间。
他看向朱志轩和蒋旭两,沉声吐出两个字。
“b题。”
“知道了。”两人不存在任何异议,点头应声完迅速查看第二题的具体说明。
题目核心目标,是为迎接奥运,设计一个公交线路查询系统。
为乘客提供从起点到终点站的最优乘车方案。
其优先级的定义:
换乘次数最少,在换乘次数最少的方案中,总行程时间最短。
在满足上述两个方案下,总费用最低。
提供的数据,则是燕京市几百条公交线路详细列表。
参赛队伍正常情况,会费一定时间,共同对问题内容进行分析。
然后才会开始模型假设。
不过在徐铭这里,他可没打算费72小时,去解答这样一道建模题。
肯定越快越好。
他还想着提交完支撑材料和电子版论文,继续证明自己的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呢。
于是距离题目公布不到五分钟,徐铭脑海中便已然浮现出最佳的解题思路。
“使用图论建模。”
“每一个唯一的公交站点就是一个节点,同一个物理站点无论被多少路线经过,在图只单对应一个节点。”
“必须简化换乘。”
“关于这块的数学建模内容,就由你们两个负责。”
“我来解决算法程序和最终的论文。”
短短几句话帮蒋旭和朱志轩理清思路,并分配好各自要负责的任务。
队伍成员间的分工问题,这是高教社杯开始前,他们就已经商议好的。
毕竟如今以蒋旭和朱志轩的水平,负责最开始的数学建模没有任何问题,何况都已经讲出相关的思路方法。
“收到。”
两人对徐铭的安排沉声回应两个字,接着便开始使用图论进行建模。
完全可以说是一秒切换认真状态。
这边徐铭也没闲着,借助多目标分层优化算法,严格按照题目优先级设计搜索策略。
利用矩阵运算计算站点间的最小换乘数。
而这道题目的难点,无非是费用计算的特殊性,以及换乘时间的处理和高效性。
徐铭则将换乘次数约束融入图搜索,巧妙处理按线路收费的特殊性。
就这样。
当第一天的时间缓缓流逝,来到傍晚时,朱志轩和蒋旭便已完成相关建模。
在提交给徐铭之后,是夜连同算法程序作为本次答题的材料支撑。
接下来徐铭并未选择睡觉休息,而是打算直接通宵把论文一并完成。
争取一天时间就结束答题。
由于蒋旭和朱志轩完成自己的任务后,直接便空闲下来只得担任起后勤工作。
保障徐铭吃好喝好。
“你们可以直接去休息睡觉,论文交给我就行。”
来到凌晨时分,徐铭注意到两人仍坐在那里,担心两人不好意思睡觉就主动提醒了句。
然作为竞赛头一天,精神正是亢奋的时候,加上前边还特意补了觉。
这时候自然难以睡着。
见此徐铭便也没再多说,专注撰写论文之下,成功在第二天早上八点前收工。
并把相关材料进行提交结题。
除此之外纸质版论文,则是打印出来签署承诺书,赛后由学校统一邮寄给组委会。
“我们应该是最快提交材料的吧?”
徐铭看向电脑屏幕中的时间,自顾自低喃一句,方才站起来活动身体。
能这么快就完成答题,放眼全国高校那么多的参赛队伍恐怕难找到第二个。
要是让其他人知道话,估计都不敢相信。
随后徐铭吃过蒋旭买来的早餐,才又对两人交代句。
“我先去稍微补几个小时觉,你们干嘛都行。”
“铭哥你快去睡吧。”朱志轩闻言率先接过话茬回答。
旁边的蒋旭接着也催促起来。
他们当然不认为徐铭已经提交完材料,只想着是中途休息恢复精神后,再继续去搞后面的算法程序论文。
主要两人都很清楚,徐铭负责的内容,那可要比他们多的多。
尽管徐铭天赋和实力很强,估算着也需两天时间。
徐铭自然不会去思考蒋旭他们的想法,躺到床上还没半分钟的时间,便已然进入到深度睡眠状态快速恢复。
仅睡到中午,便精神充沛的自然苏醒。
稍微洗漱完和朱志轩打了声招呼,又继续坐在椅子上进入工作状态。
不过他并非撰写b题论文,而是在草稿本上接着证明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。
经过这大半个多月的推导论证,他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发挥出巨大作用,距离最终证明已然不剩多少步骤。
既然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,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证明上面又怎么能浪费。
况且还有蒋旭和朱志轩保障后勤。
连下去吃饭的功夫都省了。
因此他便打算,用余下的两天时间,彻底解决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。
证明斐波那契数存在无穷多个素数。
也好正式开始撰写论文。
很快来到高教社杯竞赛第二天的晚上,蒋旭和朱志轩看到徐铭仍在专注解题,心里面也不由得犯嘀咕,以为是解题材料仍未完成。
原本担心打扰徐铭思路,才不敢过多询问,但现在真有问题的话他们也好帮忙。
最终进行了心里建设,趁徐铭去厕所回来,蒋旭率先开口询问道:
“徐铭。”
“那个……b题的材料还没弄好吗?”
“要不铭哥你在给我们安排点任务吧。”朱志轩接过话茬迅速补充。
将两人的话听见耳中,徐铭则不由一怔,下秒回过神颇为困惑的回答。
“我第一天就提交结题了,还怎么给你们任务?”
“那你今天是在?”蒋旭强忍着内心翻起的波浪,咽了口唾液又抛出新的问题。
对此徐铭并未隐瞒,坐下后脱口回应句。
“当然是在推导我的毕业论文啊,眼瞅着就快能开始撰写找导师修改。”
……
八千多字更新,求月票,求订阅,还差两百破千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