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 圣旨到(1/2)
正月十七,南京城。
年节的余韵尚未散尽,各衙门却已依制开印,朱漆大门次第洞开,恢復了往日的肃穆。
但一股无形的寒流比料峭春风更早地席捲了留都官场。
浙直总督行辕。
明黄的圣旨如同烧红的烙铁,烫在杨宜手中。
他僵立著,脸上最后一丝血色褪尽,只剩下死灰般的惨白。
“回籍听勘”四个字,像冰锥刺穿了他所有的侥倖与挣扎。
政治生命,戛然而止。
然而,比这更让他肝胆俱裂的,是紧隨其后的任命——“浙江巡抚胡宗宪,擢升浙直总督”!
胡宗宪!
这个名字如同惊雷在杨宜脑中炸响!
此人手段凌厉,心思縝密,更与严党关係匪浅!
自己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时,与扬州盐政、乃至某些不便言说的勾当,岂能经得起此人深挖?
一旦他接手总督大印…杨宜仿佛已看到自己身陷囹圄、家破人亡的结局!
巨大的恐惧瞬间攫住了他,甚至压过了被革职的绝望。
他猛地抬起头,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住杜延霖,声音因极度的嘶哑变调:
“杜…杜秉宪!圣旨…圣旨你也听到了!胡汝贞!是胡汝贞来接任!此人…此人…”
他喉头滚动,后面的话因巨大的恐惧而噎住,但眼中的哀求与急迫几乎要溢出来。
他需要一个救命稻草,一个能在胡宗宪这把刀落下之前,定下乾坤的承诺!
杜延霖將杨宜的恐惧尽收眼底,心中瞬间瞭然。
他略一沉吟,目光锐利如刀,压低声音道:
“杨公所虑,杜某明白。但胡制台新任,交接东南军务、布防剿倭,千头万绪,绝非旬日之功…此间流程,大有文章可做!”
他向前一步,声音压得更低,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:
“当务之急,是抢在胡制台正式履新、腾出手来之前,提审扬州一干人犯,挖出幕后线索,將此案结案!此乃『拖』字诀——拖住他接手的时间,抢在他能插手之前,一锤定音!”
“拖…抢在他之前…一锤定音!”杨宜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,眼中爆发出求生的光芒,那灰败的脸上竟因激动而泛起一丝病態的潮红。
杜延霖继续献计:
“可遣心腹急赴胡制台处,密报从扬州通倭案中审出关键线报——倭寇將於近期入侵台州、寧波!以此牵绊,使其不敢轻离杭州重地,拖延其来南京交接之日。”
“对!对!杜秉宪所言极是!就照此办!”
杨宜再无暇顾及失意,跌跌撞撞地衝出门去。
杜延霖看著杨宜仓皇的背影,眼神复杂。
这“拖”字诀,既是为杨宜爭取一线生机,又何尝不是为自己爭取深挖线索的时间?
杜延霖也收到了嘉靖的旨意,结果不算最坏——“继续戴罪立功,以观后效”。
这是对他提交的成果不满意,让他继续深挖的意思。
但有此一言,他便尚有施展的余地。
而胡宗宪毕竟是严党大佬,若让其横插一脚,恐生无穷变数。
故借杨宜之势牵制胡宗宪,总归是稳妥之策。
只是……胡汝贞,岂是易於之辈?
想到此,杜延霖不由得有些忧心忡忡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