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1章 党校开学(1/2)
秋意初染,天空是那种澄澈高远的蓝。
省委党校的大门外,红旗招展,庄严肃穆。
郑仪拎著行李,站在那道巨大、厚重的铁艺雕大门前,深深吸了一口气。
眼前的景象与他想像中的“学校”截然不同。
没有喧囂的学生,没有纷乱的自行车流。
开阔的道路两旁是精心修剪、四季常青的松柏,枝干遒劲,沉默地指向天际。
巨大的草坪如同厚实的绿毯铺展在中心建筑群的前方,在阳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泽。
视线所及之处,是一栋栋风格统一、庄重典雅的建筑,米黄色的墙体,深红色的坡顶,规整的窗户,以及屋顶上那代表“实事求是”精神的鲜红党徽。
门岗的警卫身著笔挺的制服,帽檐下的眼神锐利而专业。
仔细查验了郑仪的报到通知和工作证,一丝不苟地登记信息后,才抬手放行。
整个过程无声、高效,带著严格的程序感和纪律性。
“郑仪同志?”
一个穿著整洁白衬衫、黑西裤,胸前別著党校工作人员徽章的年轻男子快步迎了上来,脸上带著职业化的热情笑容,却又不失分寸。
“欢迎来党校学习!我是负责学员对接的小王。请跟我来,先到行政楼办理报到手续。”
郑仪点头致意:
“麻烦王老师了。”
“客气了,应该的。”
小王接过郑仪手中的行李箱拉杆,一边引路,一边自然地介绍:
“这是我们的主校区,教学、住宿、餐饮、文体活动都集中在这里,很方便。那边是综合教学楼。”
他指向最前方一栋气派的大楼。
“报告厅、多媒体教室、图书馆都在那边。图书馆可是我们的宝库,待会儿学员卡办好就能借阅。”
他步伐不快,让郑仪能看清沿途的环境。
“这边是学员宿舍楼。”
他指向左侧几栋风格一致、排列整齐的楼房。
“都是两人一间,带独立卫浴,条件还可以。餐厅在宿舍区后面,按需刷卡,品类挺丰富的,也注意营养搭配。”
路过的学员不多,但三三两两,年龄大多在三四十岁上下,步履沉稳,穿著得体。
他们的神態各异:有的带著初来乍到的好奇,目光沉稳地打量著环境;有的则显得熟稔,步履从容,与相熟的人低声交谈几句,脸上带著一种心照不宣的沉稳。
这些便是他未来三个月的同学,来自全省各条战线、各级机关的骨干,多数是副处、正处级的实职干部,也有个別像郑仪这样政策研究部门的后备力量,以及少数几位来自国企、高校系统的代表。
无形的气场交织在这里。
每个人脸上都带著客气的微笑,互相点头致意,言语谨慎而得体,但眼神深处,都藏著各自的目標和审视。
这里是学习的熔炉,也是一张无形的棋局刚刚展开的地方。
“前面就是行政楼了。”
小王的声音將郑仪的思绪拉回。
报到大厅设在行政楼一层。
大厅宽敞明亮,深色大理石地面光可鑑人,墙壁上悬掛著巨幅的党旗和国徽,旁边是“党校姓党”和“实事求是”的烫金大字校训。
没有喧譁,只有低声的交谈和纸张翻动的声音。
几个报到窗口井然有序地排著短队。
工作人员穿著统一的制服,態度严谨而高效。
在王小王的协助下,郑仪的报到流程异常顺畅:
核对身份、发放学员卡、领取学员手册、分配宿舍钥匙(3號楼401)、签署学员承诺书……
当那个印著党徽和“江东省委党校”字样的深蓝色学员卡拿到手时,郑仪感觉它沉甸甸的。
这不仅是一张通行证,更是一份责任,一份踏入更高视野的入场券。
“郑仪同志,手续办完了。”
小王將一叠材料和宿舍钥匙递给他。
“我送您去宿舍楼。下午两点整,请带上笔记本和笔,准时到教学楼101阶梯教室参加开学典礼,有重要领导出席並讲话。校服的话,统一尺码发放,会后各班生活委员会组织领取。”
“好的,谢谢王老师。”
宿舍楼同样安静肃穆。
电梯平稳上行,楼道里舖著厚厚的地毯,脚步声被完全吸收。
走廊两侧的房门紧闭,只偶尔能听到压低的电视声或交谈声。
401房间。
开门进去,一股新打扫过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。
房间不大,却异常整洁。
两张单人床铺著洁白的床单,被子叠成標准的豆腐块。
两张书桌、两把椅子、两个衣柜,配置齐全,风格简洁实用。
卫生间乾湿分离,乾净明亮。
同住的人还没到。
郑仪將行李放在靠窗的那张床铺边。
书桌上已经整齐地摆放著一叠党校专用笔记本、一支印有校徽的钢笔、还有一本红彤彤的《学员手册》。
他翻开手册,密密麻麻的铅字立刻映入眼帘。
作息时间表精准到分钟:
6:30- 7:00起床、整理內务
7:00- 7:30早餐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