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章技术革新与国家任务(2/2)
在关键部件的精加工时,他守在精密车床旁。强大的神识如同无形的探针,深入到刀具与工件接触的微观层面,“扫描”著切削过程中的材料应力变化和微变形趋势。当操作老师傅凭经验感觉有点“不对劲”时,杨不凡总能提前几秒钟指出:“张师傅,进刀量再微调0.01mm,往左偏一丝丝……”结果加工出来的零件,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完美达到甚至超过了修改后的设计要求!
有一次,一台关键的大型铣床在加工一个重要部件时,主轴轴承突然发出异常摩擦声,眼看就要卡死报废价值不菲的工件。千钧一髮之际,杨不凡看似不经意地走近,一只手“扶”在工具机沉重的基座上。一股精纯柔和的灵力瞬间透入,精准地润滑了即將干摩擦的轴承接触面,並轻微调整了主轴的动平衡。刺耳的摩擦声戛然而止,工具机恢復了平稳运行,工件保住了!在场的老师傅惊出一身冷汗,直呼“邪门了,杨工一碰就好了?”杨不凡只是笑笑:“可能是凑巧,刚好那点震动过去了。”
在杨不凡的“神级”辅助下,试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!优化后的材料性能稳定优异,改进后的加工工艺良品率大幅提升,微调后的设计完美满足了性能要求。红星轧钢厂不仅按时、保质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国家任务,其工艺改进方案和材料配方优化建议,更是作为重大技术成果上报,引起了相关领域高层的震动!
几天后,一辆低调但掛著特殊牌照的吉普车驶入红星轧钢厂。两位穿著中山装、气质沉稳干练的中年人在厂党委书记和王工的陪同下,直接来到了技术科旁边一间临时布置的保密谈话室。杨不凡被单独请了进去。
谈话持续了近两个小时。两位领导(杨不凡后来才知道是部里技术司和保密局的干部)详细询问了杨不凡解决问题的思路、技术细节的来源(杨不凡早已准备好了一套“博览群书+勤於实践+善于思考总结”的完美说辞,结合他“学习標兵”的身份,倒也天衣无缝),並对他提出的前瞻性理论猜想(来自系统签到的研究所碎片)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,但並未深究来源。
“杨不凡同志,”为首的干部神情严肃而郑重,“你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,贡献突出!经研究决定,授予你『技术革新特等功』荣誉。相关事跡和你的名字,將列入保密档案。对外,厂里会以『青年技术能手集体攻关成果』的名义进行表彰。你要理解並严格遵守保密纪律,不得向任何人,包括你的家人,透露此次任务的任何细节以及我们所谈的內容。这是对你的保护,也是对国家的负责。明白吗?”
“明白!请组织放心,我坚决服从命令,严守秘密!”杨不凡站起身,挺直腰板,回答得鏗鏘有力。他深知这个时代保密的重要性,更明白“木秀於林,风必摧之”的道理。低调、保密,闷声为国家做事,闷声提升自己,才是王道。他內心平静无波,筑基修士的心境让他能完美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情。
离开谈话室时,杨不凡的工装口袋里多了一本沉甸甸的、没有任何標识的深蓝色硬皮证书(特等功奖状),以及一个装著丰厚保密津贴的信封(远超厂里奖金)。更重要的是一种无形的认可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。
傍晚,杨不凡像往常一样推著自行车走进四合院。前院,贾张氏正扯著嗓子跟阎埠贵抱怨粮店新来的售货员“秤头不准”,声音尖锐刺耳。中院,刘海中背著手,对著他刚上初中的二儿子刘光天训话,唾沫星子横飞。傻柱在自家门口叮叮噹噹地剁著骨头,嘴里哼著不成调的京剧。
一切喧囂嘈杂,充满了世俗的烟火气。
杨不凡的神识如同无形的清风,瞬间拂过全院。贾张氏骂骂咧咧的算计、刘海中的官迷心窍、秦淮茹在水池边洗菜时看向傻柱方向的复杂眼神……尽收“眼底”。
他面色如常,甚至还跟蹲在门口玩石子的阎解放点了点头,推车径直走向东厢房。
家里,饭菜的香气已经飘了出来。穆青正在炒菜,杨爱国坐在桌边看报,杨囡囡则趴在小板凳上,拿著哥哥用边角料给她做的彩色粉笔,在水泥地上画著谁也看不懂的“大作”。
“哥!你回来啦!”囡囡像只欢快的小鸟扑过来。
“嗯,回来了。”杨不凡笑著抱起妹妹,在她红扑扑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。目光扫过父母,心中一片安寧。
“今天厂里忙吗?看你这阵子总加班。”穆青关切地问,顺手把一盘刚炒好的青菜端上桌。
“还好,就是有个技术难题大家一起攻关,总算解决了。”杨不凡轻描淡写地回答,把自行车钥匙掛在门后,“爸,妈,吃饭吧。”
他坐在饭桌前,端起碗,夹了一筷子母亲炒的土豆丝。普通的家常味道,却让他感到无比踏实。口袋里的硬皮证书仿佛带著一丝灼热,提醒著他刚刚经歷的不普通。
窗外的四合院依旧喧囂,算计与温情並存。窗內,是温馨的灯火,是家人的笑脸,是他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,用智慧和能力守护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他低头吃饭,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。
大隱於市,筑基风云。
为国家铸剑,於市井藏锋。
这感觉,挺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