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 歷史最年轻的正教授(1/2)
第105章 歷史最年轻的正教授
当易乐的皮鞋踏出歌剧院旋转门的瞬间,街头骤然炸开闪光灯的涟漪。
埋伏在岗岩廊柱后的记者们如离弦之箭蜂拥而上,麦克风与录音笔组成的金属丛林几乎戳到他脸上。
“易乐先生!《费城日报》记者一一”前排戴圆框眼镜的男人扯著领带往前挤,“您是否已接受哈佛大学数学系的聘书?未来是否考虑回国发展?”
易乐垂眸:“华夏永远是我的祖国,游子当然是要回归家乡的”
右侧忽然递来镶著《每日邮报》铭牌的话筒:“您今晚的哥德巴赫猜想论证会引发全球轰动,
站在两千名学者面前时有没有紧张?”
易乐嘴角勾起一抹弧度:“紧张?真理本身就是最坚固的讲台。”
“华盛顿邮报!”后排突然窜出扛著长镜头的记者,“金融时报披露您持有的facebook股份的估值已达二十亿美元,现金流破亿。请问財富自由是什么滋味?”
易乐嘆了口气,接过话筒:“说实话—““他的声音带著几分无奈,“这让我很困扰。钱已经多到不完,你能理解这种感受吗?看著帐户余额不断增长,却找不到合理的使用方式这反而成了一种负担。“
话音一落,三十余支录音笔同时凝滯在半空。镜头的咔嘧声骤停,记者们面面相,现场突然陷入诡异的沉默。
趁著这个间隙,易乐礼貌地点点头,从容地穿过人群离开。
夜晚。
暮春的查尔斯河在落地窗外铺成墨蓝绸缎,这场名义上为学者交流举办的晚宴,此刻正被哈佛校友会的金色綬带装点成庆功会。
当易乐推开雕木门的剎那,三十六盏烛台的光晕突然有了焦点。
他刻意选了件藏青色中山外套,却仍像投入湖面的墨玉,引得谈话声浪如退潮般向两侧分开。
“易乐先生请留步!”
带著牛津腔的英语穿透杯盏轻碰的脆响。易乐转身时,看见西装袖口绣著校名徽章的中年男人正举著香檳走来:“约翰·波尔,牛津数学系的老古董。”
他眨了眨眼,银质袖扣在灯光下划出弧光,“您在解析数论领域凿开的那道裂缝,可是让我们学院的保险柜都在发抖,毕竟存放百年的未证猜想手稿,现在恐怕得標『易碎品”了。”
易乐叉起一块浇著松露汁的牛排,享受美食的间隙听著对方滔滔不绝的讚誉。
当约翰·波尔说到“陶哲轩当年在普林斯顿”时,他注意到对方无名指上的共济会戒指正蹭过杯壁,鎏金纹在香檳液中扭曲成诱惑的漩涡。
“我们牛津有很多杰出的华人学者,比如傅晓嵐教授。我们对优秀人才向来求贤若渴。我们新建成的『数学研究所』有面『荣誉墙』,空著的位置刚好能嵌进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手稿。
当然,副教授的聘书已经用火漆封好,就等您签字的笔尖落下。”
话音未落,左侧突然伸来一只骨节分明的手:“牛津的哥德式尖顶,怕是掛不住哈佛的荣誉博士袍。”哈佛数学学院院长,本尼迪克特·格罗斯低沉的声音从侧面传来。
“上周校董会投票时,有位老顽固说『给本科生授博士学位是褻瀆学术”,结果被我用哥德巴赫猜想的手稿拍在了会议桌上。”
接著格罗斯从內袋掏出羊皮纸捲轴,封口的火漆印正剥落细碎的硃砂,那是十六世纪以来哈佛授予学位的传统形制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