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絮絮叨叨的唐介,突然冒出来的贼军(1/2)
第134章 絮絮叨叨的唐介,突然冒出来的贼军
一路从东京到了受灾最严重的瀛洲地区,前后只走了八天。
虽说是坐著马车,但也称得上是晓行夜宿,一刻不停了,以至於车马劳顿几乎是刚到了瀛洲的地界,唐介就发烧了,额头上滚烫的宛如著火了一样。
“唐公,今天您还是先进瀛洲城,在驛馆好好休息一番吧,那堤坝之上,由我来代您巡视,再跟您说明情况吧,这灾情已经都耽误这么长时间了,看起来似是也不急。”
灾情本身的状况確实不算十万火急,因为本来就有经略使么,至少这一路行来,並没有看到什么白骨露於野之类的,总能在文艺作品中看到的所谓灾年景象。
几乎就没看到过什么饿孵,流民也很少,偶尔看见几堆扎堆成群的,也都是听说东京有工打,要组队去东京求活路的,队伍里至少也都有粮食。
毕竟现在时间上已经是秋季,只是单纯的地震,核心的灾区就算是因为土地开裂,翻土等现象导致部分农田绝收,但其实那些粮食本身也是大多接近於成熟的,努力收拢还是做得到的。
再加上腾元发这个经略使到底还是干事儿的,无可否认的是河北这一次的灾民极多,受灾面积极大,但真的饿死人,易子而食的状况目前看来却是还並没有发生。
客观来说王小仙他们借著河北地震之机搞的改革,在东京和周边创造出来的大量就业岗位,也確实是极大的缓解了这边的压力,谁又能说这不是救灾了呢?
就唐介目前的这个身体状况,王小仙也是怕他会坚持不住,反而賑灾还真不急於一时,现在快一天慢一天反倒是都没啥干係。
“不,不行,不能让你一个人,至少我要定下基调,我怕你妄动刀兵,將局面弄的不可收拾。
:
王小仙:“....——.
这唐介,因为发烧的缘故似乎是已经有点糊涂了,想什么就说什么,实话实说他这么说话王小仙还是有点伤心的。
这就是不信任他啊!
说来他们两个的差遣也是有趣,唐介的差遣是河北大总管,这差遣本来就很奇怪,宋朝自开国之后就没有过大总管,这是唐朝的官职,赵搞了这么个官职出来本来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变法復古之心至诚。
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唐介要死了,否则就算是赵项任命,也非得被封驳回来不可。
而儘管唐介做了这大总管,但是腾元发身上安抚使的差遣却並没撤掉,在两人没来河北之前,河北的救灾事宜也一直是人家腾元发乾的。
虽然王小仙是有点看不上他那套的,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家手上河北確实至少没饿死人,两个人这时候过来確实是有点抢功劳,摘果子的意思的。
大总管本来就有总管一切的意思,权柄本就太大,因为辽军异动,加上賑灾需要,此时的河北地区已经有超过十万禁军赶赴了灾区,理论上都是他这个大总管可以调动。
王小仙的差遣是他的参军,就是他的助理的意思,权力也是可大可小,尤其是王小仙在那一日宣德门外,表现的实在是太霸气了,甚至还当著百官的面,向赵琐要了先斩后奏的便宜行事之权。
这唐介实在是害怕,自己这一病,王小仙趁机夺权,直接去军营先夺了禁军兵权,而后苦苦卡卡一顿乱杀將本地的豪右富户都给杀了,之后再去用本地豪右富户的家產去賑灾。
甚至凶性大发的话顺手把河北道的这些官员,尤其是碰到有人贪污腐败的话一口气也都给杀了抄家。
在唐介的眼里,王小仙绝对干得出来这事儿来,他不否认王小仙是拳拳报国的赤诚之人,他也很欣赏王小仙身上的品质,但还是那话,他认为王小仙太极端了。
人到河北的第一次露面,至少在这前几天,唐介认为自己必须要坚持住,定下此行的基调,给王小仙的胡作非为定下一个上限。
他愿意放权给王小仙施为,他本人就是一面旗子,但他不能让王小仙过於放手施为,总觉得他要是撒手不管的话,王小仙打著他的旗號能把天给捅个篇窿出来,影响他的晚节。
“唐公,在您眼里,在下莫不是个完全没有分寸的人么?”王小仙很生气。
唐介郑重地点了点头:“是啊。”
噗吡,一旁谢景温却是一个没忍住,居然还笑了出来。
“你还笑!你岳父我病得这般严重,隨时可能会死,你还笑。”
谢景温:“你一直说你快死了快死了,这不也一直没死么,我看您却是跟个小孩一样,这一路一直在跟介白兄教诲,我若是介白兄,非得烦死你这老顽固不可,你要是想多活几天,就听介白兄的话,先进瀛洲城歇息啊。”
“不行,老夫死不足惜,不能放任他乱来。”
“你看,老顽固,你怕什么的,这不是还有我呢么。”
“更不行了,你也不靠谱。”
“哼,老顽固,你要是死在河堤上,別指望我给你收尸,介白兄,你別和他一般见识。”
王小仙一时都看不出来这翁婿俩关係是好还是不好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